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直属贵州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81年的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是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院位于贵阳市清镇职教城东区,占地面积508亩,校舍建筑面积31.19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5115平方米,馆藏图书12万余册,校内建有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长征精神主题公园等文化育人场所,学院多年获评为贵州省“精神文明校园”单位。
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12000余人,全日制本科学生600余人,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中2022年和2024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列全省高校第一。
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院视察,提出“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的重要指示。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陈宝生和现任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指导。学院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直以来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通过构建“大党建、大思政、大技能”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形成“忠诚工匠”特色文化育人品牌。2021年1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学院为例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缩影,用时4分钟报道全国“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精准扶贫、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
学院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教育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全国机械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产业协作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技术能手、省级产业导师、省级行业协会专家、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高层次创新型人次“千”层次人才、省级巾帼建功标兵、省级职教名师等70人。
学院重点服务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汽车三大产业集群。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中专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基础教学部八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党务工作、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等二十五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2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联办专升本本科专业3个。
学院通过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机制和面向人人的竞赛育人体系,促进技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职业规划大赛决赛中,本校学生取得金奖桂冠,成为贵州省在本届比赛中唯一取得金奖的高校。2024年学院共承办省级技能大赛赛项62项,学生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项、二等奖 项、三等奖 项;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
学院持续推进“1+3+N”校企合作模式,形成稳定的1个专业(群)与3家以上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协同服务N个中小型企业的“1+3+N”校企合作模式。学院开设的25个专业均根据专业方向开展校企合作,各专业(群)与贵州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集团龙头企业和主要配套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和深度的合作,与全球500强企业、区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形成稳定校企合作关系626家,合作企业100%覆盖开设专业。在比亚迪贵阳基地、贵阳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电器等46家校企合作企业建设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国家级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教育汽车技术实训基地”,省内汽车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贵州省科学教育基地----汽车科普馆。建有智能制造的数字孪生智能产线的实训基地、“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达到西南领先水平,同时建有全省职业院校唯一的贵州省装备数字化军民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聚焦服务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政校行企”深度融合。学院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端装备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省教育厅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牵头服务单位、贵州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贵州省装备制造协会职教分会会长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院校、机械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潜心塑造“忠诚工匠”品牌,以“匠心立魂、匠行为根、匠技为身、匠尺有度”的“四匠”文化融入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等各项中心工作,筑牢职业教育政治高地。将“三线精神、航空航天精神、军工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忠诚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忠诚工匠,不断创新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装院模式”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院抢抓贵州职业教育扩容提质的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打造新时代贵州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和标杆,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打造“行业领先、贵州一流、特色鲜明、全国示范”的高职院校。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2025届毕业生专业及人数
序号 |
系部 |
专业 |
总人数 |
1 |
机械工程系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
87 |
2 |
数控技术 |
218 |
4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222 |
4 |
工业互联网应用 |
119 |
5 |
药品生产技术 |
175 |
6 |
智能医疗装备技术 |
118 |
7 |
电气工程系 |
电梯工程技术 |
139 |
8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14 |
9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123 |
10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124 |
1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37 |
12 |
大数据技术 |
90 |
13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112 |
14 |
汽车工程系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
175 |
15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37 |
16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53 |
17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101 |
18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65 |
19 |
经济管理系 |
大数据与会计 |
184 |
20 |
电子商务 |
207 |
21 |
旅游管理 |
84 |
22 |
党务工作 |
109 |
23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 |
205 |
24 |
工程造价 |
176 |
25 |
建设工程管理 |
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