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 1952 年。2000 年 3 月, 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黔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 1952 年)、都匀民族师范学校(创办于 1978 年)、黔南教育学院(创办于 1984 年)合并升本组建,是贵州省第一所举办本科教育的市(州)高校。学校占地 1415 亩,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205366.01 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 73932.23 平方米,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 59695.16 平方米,各类教室 538 间,体育馆面积 7927.53 平方米,运动场面积 33618.0 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计 13430.96 万元;图书142.5231 万册,电子期刊3.2018 万种;省级劳动教育基地 4 个,实习实训基地 321 个。
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次;2011年,获批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院校;2014年,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并成为20所转型发展案例院校之一;2016年,入选“全国100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获专家组“高水平、有特色”评价;2018年,获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入选教育部19所“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学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国务院学位办验收;2019年,学校在全省率先领办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创新“U-G-S”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教师国培、省培3万余人;2020年,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21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全国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改革自主试点单位;2023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上划“省管”;2024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承“崇德博学、敬业创新”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师院精神,贯彻“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发扬“守正创新、和谐兴校”的校风,“博学笃行、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明理笃行”的学风,以“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特色,培养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扎根两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中国语言学等区域一流学科建设点4个,教育学等省级重点学科1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41个。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美术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共有15个教育硕士招生专业方向(领域),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农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近三年,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4项,省级金课103门。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1809人、研究生447人、预科生696人、在籍留学生11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785人,其中博士245人,硕士411人,博硕占比83.57%;正高职称141人,副高职称39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7.77%;专任教师中,三级教授15人,国家教指委委员2人,省管专家1名,享受省政府津贴1 名,省级“金师”(教学名师)11人。“十四五”期间,学校党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教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谱新篇,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创新型、复合型教师队伍。
建校以来,已培养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黔南州35%的省级教学名师、52.94%的省级名校长、53.4%的州级教学名师为学校毕业生,涌现出国家级名师培养对象颜金松等优秀校友,毕业生爱国情怀深、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在各行业发展良好,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高。
面向未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建设教育强国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向区域内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新型民族师范大学迈进。
(数据截止于2024年10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生各专业人数一览表 |
学院 |
学历 |
专业 |
总人数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237 |
广播电视学 |
55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35 |
合 计 |
327 |
外国语学院 |
本科 |
英语 |
209 |
商务英语 |
54 |
日语 |
40 |
合 计 |
303 |
历史与民族学院 |
本科 |
历史学 |
116 |
社会学 |
74 |
社会工作 |
51 |
民族学 |
45 |
合 计 |
286 |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
本科 |
地理科学 |
100 |
旅游管理 |
50 |
文化产业管理 |
44 |
地理信息科学 |
42 |
合 计 |
236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本科 |
物流管理 |
67 |
经济学 |
55 |
行政管理 |
53 |
农林经济管理 |
51 |
农村区域发展 |
48 |
合 计 |
274 |
教育科学学院 |
本科 |
小学教育 |
174 |
学前教育 |
122 |
合 计 |
296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160 |
应用统计学 |
5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4 |
合 计 |
269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95 |
物理学 |
62 |
物联网工程 |
54 |
天文学 |
23 |
合 计 |
234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本科 |
化学 |
10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79 |
应用化学 |
54 |
合 计 |
240 |
生物科学与农学院 |
本科 |
生物科学 |
105 |
植物保护 |
51 |
生物技术 |
49 |
茶学 |
41 |
合 计 |
246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本科 |
软件工程 |
205 |
人工智能 |
49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35 |
合 计 |
289 |
美术学院 |
本科 |
美术学 |
147 |
产品设计 |
66 |
视觉传达设计 |
40 |
环境设计 |
35 |
合 计 |
288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本科 |
音乐学 |
153 |
舞蹈学 |
49 |
合 计 |
202 |
体育学院 |
本科 |
体育教育 |
121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103 |
合 计 |
224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157 |
合 计 |
157 |
10670教育科学系 |
硕士 |
学科教学(思政) |
16 |
学科教学(语文) |
24 |
学科教学(数学) |
10 |
学科教学(物理) |
4 |
学科教学(化学) |
5 |
学科教学(生物) |
5 |
学科教学(英语) |
19 |
学科教学(历史) |
5 |
学科教学(地理) |
4 |
学科教学(音乐) |
4 |
学科教学(体育) |
9 |
学科教学(美术) |
5 |
现代教育技术 |
12 |
小学教育 |
15 |
学前教育 |
19 |
合 计 |
156 |
总计 |
40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