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原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成立于1976年的原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于2000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的省内第一批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4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校牌。原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学院于2021年1月划转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集高职、中职(中技)全日制学历教育,技师培养、成人教育、社会培训在内的继续教育,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鉴定等为一体的一所高职院校,是贵州省“双高”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占地1480余亩,建筑面积32余万平方米,分三个校区办学,即新蒲大学城校区、延安路校区、虾子校区。现有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13000余人,中技(中职)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475人,其中正高级9人,副高级85人。学院拥有省级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职教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院依托航天优势资源,秉承航天优秀文化,办学定位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汽车、建筑类优势专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等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常年招生25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为贵州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软件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获批省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骨干专业,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特色骨干专业。
  学院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蒲新区公共实训基地,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交通等领域;建设有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贵州航天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贵州省机电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机电一体化开放实训基地、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建筑工程虚实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等。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2022年,学院学生参加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荣获金奖,成为贵州省参赛17年来的第一个金奖,其中1名学生获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名学生获授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学院与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贵航集团,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中职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6%,累计培养高职、中职、中技等50000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贵州省国防系统“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单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最佳组织奖、2022年遵义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单位,获评2022年度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和2022年连续获评贵州省“黔征之星”先进单位。2023年1月,获批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3年12月,获批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单位。

  2025届毕业生情况

学院

专业

总人数

机械工程系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369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207

机电一体化技术

369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4

软件技术

167

大数据技术

172

广告艺术设计

101

电子工程系

电气自动化技术

254

物联网应用技术

247

应用电子技术

202

现代通信技术

233

经济管理系

大数据与会计

261

电子商务

274

旅游管理

263

基础科学系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

163

空中乘务

85

商务英语

118

汽车工程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

146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55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72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

109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1

建筑工程管理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133

建筑工程技术

209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109

工程造价

154

社会生教学部

建筑工程技术

33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49

应用电子技术

127

合    计

4986

   
所有信息未经贵州人才信息网允许,不能转载,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我们将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