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于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学院是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项目建设单位、贵州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单位、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省高等院校保卫工作研究会会员单位、省职业教育学会会员单位、省医学会会员单位、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护理高质量发展联盟发起单位、国家户外运动救援科研训练基地合作单位、“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中方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智慧医疗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三批“1+X幼儿照护”试点单位、中央电教馆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附属医院为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学院现有金海、花溪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79.3亩。现有教职工640人,其中专任教师467人;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名。开设有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健康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眼视光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体育保健与康复14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还拓展有口腔、老年、重症、眼科、中医、院感共6个方向。现有省内外实习基地117家。
  学院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内涵式发展。近年来,先后获全国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省文明校园、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2023年贵州省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特别贡献奖;连续13年承办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连续10年协办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贵州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连续3年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牵头成立中国-东盟护理高质量发展联盟。我院教师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学生在历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职组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多次获三等奖。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主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更加突出地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融入教育实践中,聚焦“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双高”建设目标,践行“医者仁心 尚德尚行”的校训精神,全力培育高素质复合型卫生健康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好、支撑好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早日实现“有特色、高水平、高质量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接续奋斗。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
专业简介

   我院2025届共有2738名毕业生,其中护理专业1653人,助产专业210人,中医康复技术96人,康复治疗技术99人,药学182人,医学美容技术170人,健康管理76人,眼视光技术173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79人,各专业简介如下:
  一、护理
  (一)专业概述
  护理专业创办于1958年,具有66年办学历史,2022年护理专业获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24年获省级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2024年护理专业获“技能贵州”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立项,护理专业资源库获“技能贵州”省级专业资源库建设立项。护理专业紧密对接临床岗位立足护理,精设老年护理、口腔护理、眼科护理、中医护理、儿童护理五个方向,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显人文、突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近年来,护理专业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是全省唯一连续三年主办中国-东盟护理学术交流项目和中国-东盟护理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2023年7月2名教师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国际护士大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分享研究成果;2023年11月3名教师及20名优秀护理专业学生赴泰国纳瓦明塔提腊大学进行为期15天的研学活动;2023年与巴基斯坦合作建立护理专业海外分校,为护理专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和专业建设搭建了开放、共建、共享的国际交流平台;2024年5月受泰国纳瓦民塔提腊大学邀请,将“2024年职业教育周活动”办到海外,组织师生5人交流团,赴泰国开展“护理急救技能海外行”系列主题活动。  2024年11月护理专业师生赴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学院院长江智霞团队研发的现场急救技术教学资源及教学标准共享给那瓦敏塔提腊大学使用,获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授予学院“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
  赛教融合、课证融通成效显著,连续多年承办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以赛促技”,近3年学生技能大赛获奖丰硕,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积极推进“课证融合”,证书通过率达98%,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卫生行业的临床岗位,培养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护理学知识,具备熟练运用基本护理技术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整体护理及疾病预防保健等工作,具备一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开设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核心课程,护理专业各方向还开设了专业相关核心课程,如口腔护理技术、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眼科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等,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师资队伍
  护理专业带头人为护理学博士,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28届护理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贵州省护理学会第十一届护理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雄厚,现有34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46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116人。专业拥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护理杰出工作者、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1名,“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名,省政府津贴获得者1名,三级教授2名,研究生导师3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各1名,获批省级名师(名匠)工作室2个,省级“最美职教人”称号1名,2名教师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现代职教之星”遴选中获评“德技双馨之星”荣誉称号,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赛项优胜奖1名。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获“技能贵州”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省级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急危重症护理》为“技能贵州”省级优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为“技能贵州”省级一流核心课程;《数字赋能 智慧急救》虚拟仿真中心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急危重症护理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培育项目,《急危重症护理》、《老年人能力评估实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程为教育部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群资源库培育项目参建课程,《急危重症护理》、《营养与健康》国际化课程获泰国教育部高教委认证。
  (五)实训实习
  拥有集实训、教育、竞赛、科普于一体的“产教研融合、理实虚一体化”实训基地,拥有省级急危重症虚拟仿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1个,正在建设省级护理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国家级示范性急危重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拥有多学科一体化仿真实训中心,建筑面积32480m2,建有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重症监护室(ICU)、急救护理综合训练室等各类实训室和理实一体教室67间。拥有附属医院1家,优质实习基地95家,与3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度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有力保障。
  (六)就业与升学
  随着公众对健康的需求增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护理行业以其巨大的职业发展潜力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广泛的就业选择,不仅局限于医院,还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养老院等医疗机构从事专业护理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同时护理口腔护理方向毕业的学生可以到口腔相关企业就业、护理眼科护理方向毕业生可以到眼科相关企业就业等。护理专业的学生还能通过专升本的途径进行深造,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健康护理领域贡献力量。
  二、助产
  (一)专业概述
  助产专业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本专业以“现代助产服务体系”为引领,坚持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标准引领课程改革,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完善学生品格为重心”的“双课堂”人文教育体系。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只招收女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专业面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助产士或临床岗位护士,培养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等工作,具备一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开设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妇女保健与优生优育、助产学、妇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还开展了护理综合实训、护理心理学、营养与膳食、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护人文修养及创新创业教育等专业拓展课程。
  (四)师资队伍
  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学院专任教师和三甲医院的兼职教师组成,专业教师要求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本专业学生与专任教师比例要求达到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要求达到80%,兼职教师人数占专业教师人数的20%。
  (五)实习实训
  本专业拥有现代化助产实训中心,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个模块进行设计,建有孕妇学校、产科病房、导乐室、待产室、产房、婴儿沐浴室等模拟病房和专门的助产虚拟实训室。同时,拥有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和美妇产医院等22家助产实习基地,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六)技能考评
  为全面推进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现高技能人才倍增。积极开展“双证书”行动,贯彻落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精神,毕业除了考取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外,还能考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证书如母婴护理员、幼儿照护等证书。
  (七)就业与升学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可面向各基层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医院、母婴护理机构等从事临床助产士、妇产科护士、儿科护士、母婴保健等工作。毕业当年可通过专升本统一考试,进入全日制本科学习。
  三、中医康复技术
  (一)专业介绍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是为响应国家政策,根据社会需求而开设。本专业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了“三结合、五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满足社会需求,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导,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依托学院各学科优势和多家合作企业的中医康复技术优质人员,本专业拥有一支集全院各学科优秀教师为基,中医、康复专职教师为魂,兼职专业技术教师为柱的师资队伍。建有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中医康复实训中心,同时,与省内10余家单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提高学生见习实习的质量、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医疗行业的中医技师、保健按摩师、康复治疗师、保健调理师、养老护理员、运动防护员,培养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中医传统治疗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操作等工作,具备一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就业升学
  学生在校期间可经过考试获得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证书,可在毕业一年后申请参加由卫健委组织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考试。毕业后主要面向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亚健康中心、保健中心、中医理疗馆、体育运动队、社区康复机构等,从事中医康复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经营管理等工作。毕业当年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全日制本科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深造。
  四、康复治疗技术
  (一)专业特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始建于2014年,隶属于康复治疗类,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能够从事康复治疗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了“三结合、五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满足社会需求、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导,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二)师资队伍
  依托学院各优势学科和多家合作企业,本专业拥有一支集全院各学科优秀教师为基,康复专职教师为魂,兼职教师为柱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教师26人,兼职教师13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7人。
  (三)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常见疾病康复、儿童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在遵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具备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细心耐心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实训实习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康复实训中心,包括运动治疗实训室、物理因子治疗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言语治疗实训室、儿童康复实训室、中医康复实训室等。同时与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省职工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等21家单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可靠保障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
  (五)就业升学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科、民政、残联、工伤等各类社会康复机构、各类老年、儿童康复与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队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毕业当年可通过专升本统一考试,进入全日制本科学习。
  五、药学
  药学专业隶属于药学类,我院药学专业遵循“产教融合、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全面构建“一化二元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就业为主导,通过三年的培养,学生毕业后成为能够从事药品生产、质量检验、医药商品销售、药学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校期间,学生通过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天然药物化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通过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从而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本专业实训基地建筑面积6158㎡,实训室29间,与贵州鸿翔一心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国大药房上海连锁有限公司、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坚实保障。在校期间可考取药物制剂工、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后可考取药士、药师等专业技术资格,后续可考取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
  六、医学美容技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美容行业,培养良好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与自主创业能力,系统掌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美容皮肤养护能力、中医美容养护能力、形象设计能力、医学美容咨询能力等其他非手术美容技术的操作能力,面对医学美容技术岗位群能从事医疗美容、生活美容、芳香保健、皮肤辨识分析与方案制定、皮肤院护管理、皮肤家居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副高以上职称达40%。
  (一)专业课程
  美容皮肤治疗技术、医学美容咨询与沟通、美容医疗应用技术、中医美容技术、形象设计、美容护肤技术、美容化妆品、美容企业经营与管理、实用美甲技术、卫生法学、美容外科学概论、芳香疗法。
  (二)实训实习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实训室包含美容咨询实训室、美容护肤实训室、人物形象设计实训室。本专业院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实习,能够提供美容师、芳香保健师、化妆师和美甲师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医美行业发展的主流技术。
  (三)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后主要面向以下三个方向就业:
  ①医学美容方向:主要面向综合医院美容科、专科美容医院和专业医疗美容机构,从事美容师、皮肤管理师、美容导师等工作。
  ②美容养生保健方向:主要面向大型连锁美容养生机构,从事保健调理师、保健按摩师、芳香保健师等工作。
  ③医学美容咨询方向:主要面向综合医院美容科、专科美容医院和专业医疗美容机构美容顾问、美容咨询等工作。
  七、健康管理
  (一)培养目标
  健康管理专业隶属于健康管理与促进类,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临床医学、健康管理学实务、营养保健等知识,具备健康信息采集及应用、健康监测及风险评估、健康干预及保健指导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面向健康咨询与服务、健康教育与培训、智慧健康项目管理、健康体检等岗位,能够在医疗服务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从事健康管理档案管理、健康指导咨询、健康监测、干预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课程
  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健康监测技术、健康评价技术、健康管理学实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与保健、客户管理实务等。
  (三)实训实习条件
  本专业建有省内一流的健康管理实训中心,同时与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北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亲和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深圳龙岗医院、杭州灸春堂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外 10 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四)就业升学
  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健康管理师、医养个案管理、社群健康助理员、公共营养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后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健康养生会所、现代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从事个人或群体健康咨询与服务、健康教育与培训和智慧健康项目管理等工作。毕业当年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全日制本科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深造。 
  八、眼视光技术
  眼视光技术专业隶属于医学卫生大类的眼视光类,是为贯彻实施我国全民眼健康政策保护眼视觉健康为主要任务开设的专业,是集眼科、视光学及视觉服务为一体的眼保健,眼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医疗服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卫生和社会工作、眼视光中心、眼镜行业和视光器械行业的验光员、眼镜定配员、眼镜销售与管理员、眼保健师、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健康体检服务、批发与零售行业的眼基础保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岗位,培养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眼保健、眼屈光检查与矫正、视功能检查分析处理、低视力助视技术、眼镜店管理、眼镜销售、接触镜验配、眼
镜质检、眼视光仪器设备维护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立足行业需求,在校期间开设眼科学基础、眼屈光检查、验光技术、接触镜验配技术、眼镜定配技术、斜视与弱视临床技术、低视力助视技术等核心课程。教学实施过程遵循“重理论、强实践、显人文、创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融合职业文化、基于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专业拥有300平米的校内实训室。眼视光专业是贵州省眼视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与贵州普瑞眼科医院、华厦眼科集团医院、上海卡洛特眼镜有限公司等三家上市集团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签署实习协议,为学生校外见习实习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九、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隶属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创办于2022年,紧跟“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发展步伐,迎合贵州发展养老产业需求,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对养老服务与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开设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老人需求的增长,智慧养老正逐渐成为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注重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培养,提升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成为当前应对老龄化危机的重中之重。培养出“懂专业、会管理、能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护老的传统美德,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教”五大需求。
  (一)专业特色
  1.以智慧健康养老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紧扣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毕业考试三个主要教学环节,构建基础教学-专业实训-企业实习的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2.依托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构建“多元师资、双平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解决了应用型高校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缺乏、实践教学体系落实不到位问题。3.采用基本技能操作、专项技能操作、综合技能训练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缝隙对接模式,通过考核能够客观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效果,扎实推进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4.整合企业资源,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培养责任“双主体”、教学过程“双嵌入”、学生培养“双导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老年人养护服务行业的养老护理员、失智老年人照护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职业或老年评估、老年照护、养老运营管理等岗位(群)(或技术领域),能够从事老年人照护、老年心理护理、医养康养、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康养活动策划组织与设计、老年健康照护、社区-居家-机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智慧运营与管理、养老服务规划与咨询等工作,具备一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置
  老年人常见病与用药、康养政策法规与标准、智慧养老技术概论、老年服务礼仪与沟通、基础医学概论、实用养老机构管理、老年营养与膳食保健、老年人能力评估实务、老年人生活与基础照护实务、老年人生活能力康复训练、老年心理护理实务、老年活动策划与设计、社区居家智慧康养管理、失智老年人照护、老年健康管理、社会工作概论。04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现代智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智慧养老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康服务机构等场所从事照护、评估、社工、营养配餐、心理照护等技能服务岗位工作;职业发展期可从事养老服务管家,社区养老驿站站长,机构部门主管,照料中心助理等中基层管理岗位;在老年产品生产或经营企业从事产品开发、辅具适配、智能化适老环境改造、智慧助老产品运用产品营销等管理工作。


   
所有信息未经贵州人才信息网允许,不能转载,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我们将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