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州中医药大学

  学校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中医、中药、中医专博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约1480亩。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中医学院(岐黄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康复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外语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直属院(部),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年12月接管成立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医院(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该院为二级综合医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41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724人,高级职称740人。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金师14人,国贴、核心、省管、省名中医等专家学者200余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3个。有硕导984人、博导51人、兼职博导39人。有国医大师工作室(站)4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6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
  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学校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努力建立以东盟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中医药教育新格局。先后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英国、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学术团体及机构开展中医药培训;与英国高校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展;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迈向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当时!贵州中医药大学紧紧抓住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将中医药特色优势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中,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谱新篇,为将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学院

专业

学历

学制

人数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

本科

5

561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

本科

5

295

中医儿科学

本科

5

79

医学检验技术

本科

4

85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本科

5

181

中医康复学

本科

5

75

康复治疗学

本科

4

179

骨伤学院

中医骨伤科学

本科

5

72

中医养生学院

中医养生学

本科

5

75

健康服务与管理

本科

4

359

基础医学院

医学实验技术

本科

4

84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本科

4

80

护理学院

护理学

本科

4

437

药学院

中药学

本科

4

303

药学

本科

4

99

中药制药

本科

4

81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本科

4

84

中药资源与开发

本科

4

84

药物制剂

本科

4

189

生物制药

本科

4

83

制药工程

本科

4

86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4

80

人文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4

235

应用心理学

本科

4

165

法学

本科

4

168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4

161

体育健康学院

运动康复

本科

4

166

信息工程学院

医学信息工程

本科

4

87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4

166

202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合计

 

 

4799

贵州中医药大学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专业代码

专业

学制

学历

人数

100500

中医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22

100506

中医内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12

100507

中医外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8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9

100509

中医妇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1

100512

针灸推拿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11

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3年

硕士研究生

1

1005Z3

中医药事业管理

3年

硕士研究生

2

100600

中西医结合

3年

硕士研究生

16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3年

硕士研究生

35

1006Z1

中西医结合心理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3

100800

中药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102

105400

护理

3年

硕士研究生

53

105600

中药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69

105701

中医内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135

105702

中医外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77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44

105704

中医妇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36

105705

中医儿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9

105706

中医五官科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10

105707

针灸推拿学

3年

硕士研究生

37

105708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3年

硕士研究生

3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3年

硕士研究生

191

105710

全科医学(中医,不授博士学位)

3年

硕士研究生

4

125200

公共管理

3年

硕士研究生

48

100500

中医学

3年

博士研究生

3

100506

中医内科学

3年

博士研究生

3

100800

中药学

3年

博士研究生

4

105701

中医内科学

3年

博士研究生

6

105703

中医骨伤科学

3年

博士研究生

2

105704

中医妇科学

3年

博士研究生

2

105707

针灸推拿学

3年

博士研究生

5

105709

中西医结合临床

3年

博士研究生

9

2025届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合计

 

 

972

 

   
所有信息未经贵州人才信息网允许,不能转载,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我们将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