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铜仁学院   

   铜仁学院位于素有“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美誉的贵州省铜仁市,坐落于梵净山麓、锦江河畔的川硐教育园区,菁菁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奖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全国及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三全育人”示范标杆高校,是中国高校水产学科发展联席会理事单位和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单位。百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行业翘楚、党政干部、教学名师,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办学起源于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几经传承演进,2006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2013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百年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学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愿景目标,立足贵州大地、黔东大地办教育,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铸就了“明德·致用”的校训,培育了“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凝练了“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深入实施“小而精”和“育人为本、科研先行”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了以区域一流学科为引领、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学校占地约796亩,实验实习用房面积约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391.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5万册,电子图书318万册。设有11个二级学院,2个特色学院(乌江学院、写作研究院),1个研究生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有35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在校全日制本科8420人,研究生60人。教职工956人(博士199人,硕士324人);正高级职称179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内研究生导师131人,校外兼职硕导11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贵州省“百”层次人才2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51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4人,省级“金师”7人。
  学校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山”字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升。现有国家二级师范认证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专业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贵州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贵州省特色专业2个、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建有贵州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1个。三年来,学校获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及产教融合项目5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5项、省级200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教育发展与山区乡村振兴”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高校工程中心6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5个、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1个、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三年来,学校获科研项目总经费11359万元、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21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项、省部级课题9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18篇,出版专著132部,主编教材8部,获得授权专利420项。
  学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2016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是最早经教育厅批准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市(州)高校,累计培养100余人,与重庆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累计100余人。202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发展,创造性地形成了“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的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融合模式。三年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超过5800万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升明显。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至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568人次;与柬埔寨教育部、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老挝沙湾那吉省教育厅、沙耶武里省教育厅、万象省教育厅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等国(境)外85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选派教师、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围绕十大重点学科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10个;建有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咨询为一体的老挝国别研究机构即“老挝研究中心”。
  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人,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明德印记”思政工作体系,锤炼“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跃升。学校是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获得全省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人文学院获得全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党支部和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成功创建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先后涌现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张蕾,贵州最美警嫂田仁碧,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陆艳、梁正其、谭廷鸿、周源泉,“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王时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林霞,“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常晓华、林婷娟、杨秀奇、张稳、宋月荷、吴迪,“2022年贵州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张稳,“贵州省最美大学生”王满怀、宋月荷等一批明德楷模。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展望未来,铜仁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铜仁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服务型大学,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铜仁学院的澎湃力量!

铜仁学院2024届毕业生统计表

学院

学历

专业

总人数

大健康学院

本科

体育教育 

80

护理学 

72

合    计

152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 

89

合    计

89

大数据学院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82

应用物理学 

44

统计学 

40

信息工程 

4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8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56

合    计

351

艺术学院

本科

音乐学 

26

美术学 

53

视觉传达设计 

43

合    计

122

国际学院

本科

英语 

133

商务英语 

35

合    计

168

教育学院

本科

学前教育 

176

小学教育 

173

特殊教育 

43

合    计

392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

本科

土木工程 

49

水利水电工程 

48

林学 

42

园林 

55

水产养殖学 

46

合    计

240

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

地理科学 

47

会计学 

94

农村区域发展 

44

旅游管理 

78

合    计

263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42

化学工程与工艺 

36

制药工程 

60

食品科学与工程 

41

合    计

179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本科

历史学 

51

合    计

51

文学与传媒学院

本科

汉语言文学 

112

秘书学 

63

网络与新媒体 

51

合    计

226

合    计

2233

 

所有信息未经贵州人才信息网允许,不能转载,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我们将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