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州民族大学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贵安新区,占地面积2708亩、校舍面积111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444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5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09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98人,副高职称人员66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00人,硕士学位人员580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754人。教师队伍中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近百名。
  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基础不断夯实。学校现有83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有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148门省级一流课程。
  学校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和团队50余个,主要包括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7个,贵州省委组织部人才培养基地2个,贵州省委宣传部新型特色智库1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1个,贵州省教育厅协同创新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人才团队、产学研基地等25个,贵州省科技厅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团队等5个,贵州省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人文社科示范基地、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号等14个,贵州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彝文古籍文献研究基地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贵州省民宗委研究基地2个以及校级工程中心、实验室等12个。
  学校设有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法学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水书文化研究院、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回族学会共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挂靠学校,形成了较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矩阵。
  近三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2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自科基金国际(地区)重点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现有来自俄罗斯、韩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等18个国家留学生123人。
  学校先后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多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和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多次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党委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党委。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贵州省优美校园、贵州省绿色大学。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全省文明校园。
  学校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贺龙、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等同志先后到校视察。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时,作了“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并为我校题写校名。我校50华诞,江泽民同志又作了“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题词。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与师生在花溪校区共同植下“共青林”。
  七十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秉承服务贵州,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已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

  (数据截止2023年12月)

 贵州民族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生源信息情况
学院

专业

人数

东盟人文学院

老挝语

27

泰语

28

合计

55

法学院

法学

161

合计

161

传媒学院

新闻学

30

广告学

32

传播学

30

网络与新媒体

35

广播电视编导

48

播音与主持艺术

55

数字媒体艺术

38

合计

268

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教育

5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1

合计

104

外国语学院

英语

85

日语

34

商务英语

37

合计

156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42

环境生态工程

37

资源环境科学

35

合计

114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142

汉语国际教育

2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45

图书馆学

35

戏剧影视文学

29

合计

280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民族学

41

历史学

41

文物与博物馆学

39

文化产业管理

41

合计

162

民族医药学院

制药工程

40

药学

79

中药资源与开发

40

合计

159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表演

51

音乐表演(民族特色表演方向)

20

音乐学

31

舞蹈表演

41

舞蹈学

31

合计

174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235

建筑学

29

城乡规划

71

工程管理

95

合计

430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旅游管理

1

旅游管理

92

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

26

会展经济与管理

21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266

合计

406

美术学院

动画

28

美术学

88

书法学

30

视觉传达设计

42

环境设计

39

产品设计

32

产品设计(民族民间美术技能)

39

服装与服饰设计

28

合计

326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49

合计

49

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46

统计学

5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0

软件工程

37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51

合计

643

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3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0

化学工程与工艺

62

合计

13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4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40

复合材料与工程

40

合计

121

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

47

认知科学与技术

30

应用心理学

54

合计

131

社会学院

社会学

47

社会工作

33

合计

80

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

60

金融学

66

工商管理

157

会计学

200

人力资源管理

44

公共事业管理

31

行政管理

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36

合计

645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应用物理学

38

机械电子工程

97

测控技术与仪器

41

自动化

57

合计

233

合    计

4835

 


所有信息未经贵州人才信息网允许,不能转载,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我们将追究相关责任